627
秦晉殽之戰 ~急
請問秦晉殽之戰 對當時代及後代的影響是什麼?因為要寫報告順便請教一下
著者簡介怎麼寫?還有附綠怎麼寫?謝謝
秦晉殽之戰首見於《春秋左氏傳》
乃是秦國與晉國之間所發生的一場大戰。
此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(魯僖公33年、周襄王25年、鄭穆公2年、秦穆公32年、晉襄公元年)。
戰地位置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
屬秦嶺支脈
分東西兩崤
延伸黃河、洛河之間
長160餘公里
山勢自西南向東北走向
高峰有青崗山(1903m)和冠雲山(1666m)等。
戰爭前因為何發生此一戰役?主要原因在於公元前630年(魯僖公30年、周襄王22年、鄭文公43年、晉文公7年、秦穆公30年)時
晉文公率兵入侵鄭國首都
進行武力包圍。
而秦穆公也應晉文公所請
也率兵加入包圍行列。
而秦晉兩國圍兵於鄭的原因有二:一、鄭國當年對晉文公沒有禮貌。
(此乃表面原因
詳情請見晉文公條目。
)二、對晉國有貳心
私底下和楚國親近。
(此乃真實因素
亦是小國的悲哀。
)《注:西元前632年(魯僖公28年、周襄王20年、鄭文公41年、晉文公5年、楚成王40年)四月
晉楚爭霸中原
戰於城濮
楚軍大敗。
晉文公尊周攘夷
成為春秋霸主之一。
當時
鄭國先處四戰之地
無險可據
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
故背晉助楚
因此
鄭文公曾經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。
楚敗
鄭文公內心恐懼
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。
同年五月
晉侯、鄭伯盟于衡雍(今河南原陽西)。
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(在衡雍之西)
晉文公為盟主
鄭參與踐土之盟
但晉、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
這亦是為何晉國發兵圍鄭之因。
》當時
鄭國大夫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退兵
其主要說服內容如下:一、鄭國滅亡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、只是單獨圖利晉國增加領土。
二、鄭國的地理位置在齊、楚、晉的邊境上
燭之武暗示秦穆公將來有一圖中原的野心時
鄭國是秦國的後勤中心。
(鄭國地理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
由後來的殽山之戰可以看出來。
)三、燭之武已經把利害說完後
再批晉惠公姬夷吾(晉文公姬重耳之兄)不守當年與秦穆公贏任好說好的條件
將焦、瑕兩城池送給秦國的事
暗示就算鄭國被滅了
秦國也拿不到好處。
《注:公元前650年(魯僖公10年、晉惠公元年、秦穆公10年)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後
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後悔
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
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;而將焦、瑕兩城池送給秦國則是公元前651年(魯僖公9年、晉獻公26年、秦穆公9年)答應予秦河東之地的事》四、燭之武最後語重心常的說:晉國要擴張領土
首先吃掉鄭國時候
下一步就是對著你秦國的領土。
而秦穆公聽後不僅答應退兵
甚至還派遣三位將軍:杞子、逢孫、楊孫三人率軍防衛鄭國;而晉國大夫子犯知情後
請求攻擊秦軍
但是晉文公以不能恩將仇報、亦不能失去盟國等兩大理由拒絕
並隨之退兵。
不過
可以想見的是:此事之後
秦晉兩國的邦交關係已然出現裂痕
並且亦為爾後的殽山之戰埋下了伏筆...。
(春秋左氏傳中稱此事為:燭之武退秦師。
) 參考資料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秦晉殽之戰